股票配资分析
近年来,“压力大,睡不着”这种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按照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的统计,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睡眠障碍人群约占38%。市场规模超千亿元,但传统睡眠解决方案仍以药物和心理咨询为主,技术渗透率不足10%。睡眠问题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拥有好睡眠”也成为我们提升幸福感的追求之一。
在此背景下,麒盛科技(603610)以“技术+健康”双轮驱动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样本。智能床、脑机接口、数字疗法等创新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传统家居产品,更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中开辟了全新路径。本期节目对话了麒盛科技董事长、“中国电动床之父”唐国海,探讨其如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将“睡眠大健康”理念融入产品,并展望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未来图景。
唐国海,这位从农村生产大队走出的机械技术爱好者,历经四十余载产业沉浮,从早期研发柴油动力油压盾构机,到创办嘉兴汽车模具厂掘得技术创富“第一桶金”,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内核,在时代浪潮中捕捉产业升级机遇。其创立的麒盛科技,更以智能电动床为起点,逐步构建起“睡眠大健康”全产业链,成为中国数字睡眠领域的探索先锋。
在分享其企业家精神时,唐国海表示,技术是创造社会价值的基础,技术的突破需要切实考虑到市场需求,企业的初心就是在解决用户的现实需求同时创造经济效益,绝不能本末倒置。技术创新的投入是长期的过程,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可或缺。企业要坚守初心,笃信只要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就一定可以解决所聚焦的问题;同时,还要用先进的理念与思想去影响更多人,形成广泛的社会共鸣。未来数字睡眠领域的发展趋势的核心在于持续升级,以赋能传统产业。借助数字化手段,拓展智能床产品的功能股票配资分析,实现从单纯的数字产品向全方位数字服务的转变,进而为人们的健康、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效益。
以下为对话实录:
01.
发现需求:从干事创业到技术创新的迈进
主持人: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当时决定下海创业的动机是什么?如何看待当时的创业环境?
唐国海:当时我还在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强调的是“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改革开放之后,防空洞计划发生变化,民营企业的浪潮逐渐掀起。这是背景其一。还有呢,就是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我一直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技术能力为社会做些什么,能做出一些贡献,也算是创造一些价值。第三呢,由于当时在南方无法创办私人企业,只能是以集体企业的身份,所以后来就申请了设备企业,也就是1987年的汽车模具厂,由此开启了创业过程。
主持人:在创业之初主要面临怎样的困难挑战并如何克服?
唐国海:那在90年代初,当时的国内交通工具还是比较匮乏的情形,于是我们就思考能不能拥有自己的汽车。在团队经历了重重技术研发与克服壁垒之后,我们生产了第一辆微型家用轿车,测试累计超过三万公里的里程,拿到了新加坡投资者的第一桶金——1500万。直到90年代末由于无法取得牌照,只能遗憾结束。但是1500万的启动资金为我们后来的技术创新之路打下了基础。
主持人:上世纪90年代时,您是如何预见到功能沙发铁架这一需求的?又是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
唐国海:当时的国家经济其实已经逐渐活跃起来了,但是人们的住房条件还是很拥挤的。所以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想法,如果椅子和床可以互相转化使用,是否会缩减居住空间的成本,改善居民的生活体验。那我当时就开始研发产品电机技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研发出了功能沙发铁架,也称为活动沙发,在进入市场后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效果。1999年到2023年间,沙发产品的产量达4500万台,总价值超千亿。所以说,技术创新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02.
技术突围:从功能创新到健康守护的跨越
主持人:在麒盛的细分受众市场里,是国内的营销效果更好些还是国外市场更有前景?
唐国海:国内睡眠患者的群体范围其实是很庞大的,由于不同生活环节的人睡眠习惯不同,所以产品也要去适应人们的需求,针对具体的睡眠异常情况去做一些重点项目。在市场方面,我们首先要解决国内消费者的睡眠问题,再去让中国数字睡眠品牌发展到国外市场;而在传统维度电动床为海外消费者提供睡眠舒适性,因此在不同的市场公司提供相应产品以不同的需求。
主持人:智能床作为麒盛科技的代表性产品,其作用原理是什么?又该怎么理解睡眠科技?
唐国海:从开始的电动床到服务于人类睡眠的智能床,再到数字睡眠,核心是解决人们的睡眠问题。我们在研发之初,就希望可以致力于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做出贡献。那聚焦到背后的逻辑层次——需求层次,一是睡不着的问题,二是睡不好的问题,三是人们的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就在思考是否可以通过智能床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发现人类在睡眠中是什么样的身体状态,来帮助改善失眠等健康问题。据统计,智能床产品的“一键入眠”模式可以在15min内帮助75.8%的人入睡,从而解决睡不着的问题。而睡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打鼾,既会影响到身边人,也会给自己造成呼吸暂停的问题。那对应的是产品的“一键止鼾”功能,其可以自动感应人们的睡眠状态并进行智能干预。此外,智能床的一大升级就是“一键报告”功能,可以在第二天早晨醒来生成一份报告,用具体数据描述睡眠健康情况,从而预警潜在疾病以避免危险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说,智能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直观的了解自己的睡眠健康状况对异常提前预知。
主持人:舒福德智能床迭代升级过程中的的技术创新都有哪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
唐国海:2005年麒盛科技生产出第一代电动床,当时的主要功能是调整睡眠体态为睡眠提供舒适感。2012年,移动互联网热潮来袭,我们的产品紧跟时代,也新增了连接手机移动端远程控制的功能。其后不久,企业内一名外籍员工在深夜凌晨突然猝死,我们为其深感痛心与遗憾,同时诞生了智能床的想法,假设床可以实时监测生命体征,是不是可以预告健康风险甚至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这将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于是企业就开始研发不与人体接触的传感器,在国内外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用时五年制出了新一代产品。2017年,智能床诞生了。作为首家定义智能床的企业,我们持续迭代升级产品,从最初的睡眠情况告知,到后来的健康服务提供,再到数字睡眠时代的发展,通过连接脑机接口技术和人体大脑,及时准确地帮助人们解决睡眠健康问题。
主持人:很多人睡不着的时候会使用化学药物,顾虑到物理治疗的副作用,那像这种脑电波干预有无副作用?
唐国海:智能床的睡眠干预效果是经过科学认证的。我们通过包括哈工大在内的高校研究所合作共建睡眠实验室论证产品效果,此外经过与多为院士合作提出各类睡眠解决方案。公司在2022年建立2亿数字睡眠产业基金投资前沿睡眠技术目前已经产出了多项2类医疗器械产品并开展3类医疗器械临床论证工作,以保证数字睡眠产品的科学性与质量。企业从始至终的初心都是为了解决睡眠问题,即使只有小部分的效果,也是有意义的。
03.
投资管理:从管理技术到管理资金的转型
主持人:您是如何从企业生产转向投资管理的?
唐国海:2000年以前以技术为主,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缺乏现代的企业管理,于是从2004年进入清华EMBA学习。在从技术研发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个要素是与时俱进,另外就是不断学习。整体还是要以技术创新作为主线。
主持人:如何平衡科技创新的投入成本与短期收益?是在什么时候意识到的?
唐国海:作为机械工程师,最重要的是制造和设计。那我们在90年代获得的1500万投资,在当时其实是笔巨款,为后期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再加上其他辅助产品的效益等,共同维持着公司的生存问题。但当时还没考虑经济上的平衡问题。后来到了汽车的生产环节,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时,再加上我们的私营企业的性质,就逐渐有了平衡成本与收益的意识并重视实践起来。
主持人:投资脑机接口的商业化路径是什么?怎么看待投资回报与情怀的问题?
唐国海:首先最重要的是确认目标。解决人们睡眠的痛点需求,让人们愿意去消费,就实现了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国有2亿8千万的睡眠患者,但实际就医的大约仅有3400万人,如果能帮他们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麒盛目前计划建设100个重点实验室,帮助人们解决睡眠问题。目前麒盛智能床的用户客单价大约在3.5万元左右,而一个人借助药物治疗失眠问题的花销大概是一年七八千左右,假如你可以通过几万块解决睡眠问题,那很多消费者是能够接受的。当消费者的痛点需求得到了解决,企业也就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中去,从而形成产业的良性循环。
主持人:投资脑机接口技术的战略考量是什么?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唐国海:脑机接口技术主要解决的是人脑如何跟物体相连的问题。人们的睡眠状态和脑电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脑电波一般有四种波形,对应了睡眠、清醒、紧张、深度轻松状态。当我们躺在安装有类似脑电干扰仪设备的智能床上时,如果床发现你处于失眠状态,会发射一定频率的慢波,使其与脑电波产生互相作用,让脑部镇静下来,从而调整进入睡眠频道。像这样调整睡眠的过程就是脑机接口的效果,再往后发展的话,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全屋数字空间的方式通过物联网在睡眠过程中发现用户的睡眠需求主动调整空间成为最适合用户睡眠的状态。
04.
不忘初心:从经济效益到社会效益的深化
主持人:企业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唐国海: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成长,都有其关键要点。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家是企业的奠基人,一旦企业经营不善走向失败,前期投入的成本就付诸东流,这是创业路上必然要面对的代价。而企业家的初心是至关重要的。创办企业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单纯追逐财富,还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亦或是创造社会价值?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出发点往往是解决现实困境。就拿睡眠产业而言,如果企业旨在将解决睡眠困扰这一诉求产业化,在此过程中收获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绝不能本末倒置,忘记为用户解决问题的初心。
再者,持之以恒的毅力不可或缺。企业要坚守初心,笃信只要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就一定可以解决所聚焦的问题;同时,还要用先进的理念与思想去影响更多人,形成广泛的社会共鸣。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不少科学家、院校愿意投入资源助力企业成长,一旦攻克难题、实现突破,那将是杰出的创新之举;即使未能达成预期效果,这种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也值得肯定。
最后即创新精神,我们既要敢于突破传统与开拓新局,也要量力而行。一家企业若创业失败,也不能给社会、给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损人不利己的行径只会让企业口碑崩塌。
主持人: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麒盛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何实践?
唐国海:ESG 涵盖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公司治理,这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根基与长远发展;二是环境改善,即聚焦应对生态挑战;三则是社会责任,体现企业回馈社会的担当。首先在公司治理层面,现代企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化阶段,数字化转型成为核心驱动力。在制造业领域,数字化技术重塑了生产加工流程,促使了产品的迭代升级,企业管理模式也得以革新,这就要求全面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的科学性。
从环境改善角度来看,有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碳排放为7.1吨,而我们企业通过打造绿色工厂,每日减排量约达21.7吨,如此一年下来可累计约达7777吨,不仅有效减少自身的碳排放,改善区域空气质量,还间接为社会公众营造了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在社会责任方面,麒盛通过积极创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品类产品,全方位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构建起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这些创新实践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与使用者的认同与赞誉,彰显了企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为。
05.
展望未来:从数字睡眠到智能健康的升级
主持人:如何应对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趋势?是要做强做大以前的拳头产品,还是投入大量成本到新的技术中去?人工智能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的商业化过程又要怎么打通?
唐国海:这实际上是产品迭代的过程。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讲,上世纪80年代还是农业社会,我们的生产以原始手工为主;到80年代后开始进入工业化流程;再到2000年后,我们把睡眠床变成可活动的产品;2010年数字化开始流行,企业引入数字化元素,生产出了智能床。那麒盛的发展不仅需要稳固以前的产品,还要将前沿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产品当中。从原始的简单化的工人生产流水线,到后来的延展性产业,这是一个动态变化与更新迭代的发展过程,技术的发展在其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至于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关系,假设可以通过AI串联起来一个人之前所有的体检数据,从医疗领域来看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医生可通过AI数据分析随时随地了解一个人的体质,从而快速制定出相对准确的治疗解决方案。这种借助大数据推算出身体健康未来风险的新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医疗健康的进步与发展。麒盛现如今的智能床,可以通过技术检测出睡眠者在一个星期后是否会发生心梗等,准确保障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在解决了人们的需求之后,市场的商业化过程也就逐渐清晰了。
主持人:从企业家视角出发,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背景下行业或技术的未来趋势?
唐国海:在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将愈发深入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当前而言,智能汽车已随处可见,智能床等数字化家居产品也步入大众视野,商业领域更是涌现出大量数字营销手段。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在于持续升级,以赋能传统产业。借助数字化手段,拓展智能床产品的功能,实现从单纯的数字产品向全方位数字服务的转变,进而为人们的健康、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效益。高端数字服务或许价格不菲,但毋庸置疑,这是未来服务行业的前进方向。
天牛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